close

前幾天去參加了一個由瓜國經濟部和歐盟主辦的說明會, 出席的有中美洲六國的經濟部次長和歐盟代表. 簡單的說, 就是歐盟想要和中美洲各國建立經貿關係, 簽定聯合協定(Acuerdo de Asociacion), 但是不是針對某特定國家, 而是和整個區域一起簽訂. 而所謂的聯合協定, 內容就是自由貿易協定, 一樣包含進口稅和關稅的減免優惠, 消除貿易配額及簡化關稅手續, 統一貿易法規以及設立行政機構等等, 把它叫做聯合協定而不叫自由貿易協定的理由, 就是想和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有所區隔.

南美洲的石油和礦產, 畜牧品和農產品, 還有中美洲的咖啡和糖, 一直是很有競爭力的產品, 但長期以來, 拉丁美洲一直是美國的後院, 美國透過美洲開發銀行, 世界銀行, 世界貨幣基金, 甚至是早期的聯合水果公司等等, 控制著拉丁美洲的政治和經濟, 但這幾年下來, 拉丁的左派風潮橫行, 影響了美國對這個區域的控制力, 加上歐盟的經濟體制也已經成熟, 以經濟體對經濟體的貿易方式看來也是水道渠成.

但這個任務卻不容易, 尤其是要把中美洲當做是一個區域來看待, 事實上是有很大的困難度. 台灣也一度想要把中美洲視為一個整體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努力了幾年之後發現, 差異化實在是太大, 加上各方角頭勢力沒有辦法擺平, 最後大多還是以單國的方式進行, 分別和瓜地馬拉, 巴拿馬, 尼加拉瓜, 薩爾瓦多以及宏都拉斯簽訂協定, 除了台薩宏是三方協定之外, 其他則是單國簽訂. 不過台灣情勢特殊, 簽訂自由貿協的象徵性比實質意義大, 是外交政策的操作手法, 光一個自由貿易專章就讓我們做的要死要活的, 這就是題外話了.

我覺得歐盟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就是用實質利益去套雙方的關係. 這個道理聽起來很簡單, 但是台灣的外交形勢就是沒有辦法. 利用自由貿易的架構, 用經濟力量去牽制掌握工商命脈的家族企業, 用合作計畫來拉攏各國政府, 然後押著中美洲成為政治上的夥伴, 使歐盟的利益最大化. 這個算盤打的很好, 談判說穿了就是威逼和利誘, 看你有多少籌碼玩什麼樣的遊戲. 和歐盟其他的目標市場如印度, 韓國, 東協以及南美安地斯國家相較之下, 中美洲其實不難打, 第一是它的經濟規模小, 第二是經濟上的不自由, 只要找到對的人, 就好處理多了, 但卻也不是想像中容易.

還有另外一點, 就是拉丁美洲人的民族性. 歐盟從1952年就開始為了成為一個國家而努力, 歷經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 目前已經成形, 但是歐洲各國為了這個目標, 或多或少的犧牲了利益, 包括市場開放的代價和歐元通用的災難, 但眼光放遠來看, 他們仍一步一步往統一國家前進. 反觀中美洲懶惰貪腐和極端自私, 政治人物想的就是貪污要錢, 財團想的就是壟斷, 說穿了, 是不是統一市場, 是不是自由經濟, 是不是可以提升國家經濟能力, 是不是可以提升產品競爭力, 一切都與他們無關. 所以這個關係拉不拉的成? 我想高明的政治手腕還是不夠的, 能不能滿足這些人的胃口, 才是重點.

這篇講的比較深了.

Mario
2008.09.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i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